在全市中小学生阳光体测班级联赛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以体测促发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赋能

在全市中小学生阳光体测班级联赛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中小学生阳光体测班级联赛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首届阳光体测班级联赛开展情况,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不足,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全市各中小学校校长代表,以及市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刚才,[某]县、[某]区教育局和学校、[某]中学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全面、很有针对性,既分享了成功经验,也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借鉴,切实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实际工作情况,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阳光体测班级联赛的重要意义

  (一)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认识体测工作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以来,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将其纳入健康中国战略重要内容,先后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我市情况来看,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肥胖、近视、耐力不足等现象较为普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潜在挑战。体测工作不仅是对学生体质的检测,更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运动惯、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阳光体测班级联赛,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全局维度推进体测工作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体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阳光体测班级联赛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延伸,更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能够有效推动学校体育课程的优化与完善,促进体育教学与德育、智育、美育的深度融合。通过体测联赛,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体测联赛还能为学校之间、区域之间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均衡发展。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体测工作不仅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需要,更是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提升阳光体测班级联赛的实施质效

  (一)完善四级联动机制,夯实体测工作基础

  一是构建市、县、校、班四级责任体系。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责、学校落实、班级参与”的工作格局。市级层面要成立由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体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市体测工作规划和考核办法,每年划拨专项经费不低于[xx]万元用于支持体测联赛开展;县级层面要参照市级架构,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每所学校都有具体联系人,如[某]县教育局设立体测工作专班,由分管副局长牵头,基教科、体卫艺科等科室协同配合,实现了全县体测工作“一盘棋”推进;学校层面要将体测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如[某]中学将体测目标分解到年级、班级,形成“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四级责任链条;班级层面要发挥班主任和体育委员的带头作用,组织学生全员参与体测训练,如[某]小学班通过“体测小管家”制度,由学生自主管理训练计划,极大提高了参与积极性。

  二是建立常态化体测数据采集机制。要改变“临时突击、应付检查”的错误做法,建立“日常监测+定期联赛”的体测模式。学校要将体测项目融入日常体育教学,每周至少安排2节体测专项训练课,如[某]学校在体育课中设置“体测技能闯关”环节,将50米跑、立定跳远等项目转化为趣味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县级层面要每学期组织一次区域性体测联赛,如[某]区每学期举办“阳光体测校际联赛”,设置团体奖和个人奖,激发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市级层面要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性联赛,并建立体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市、县、校数据实时互通,如我市正在建设的“[某]市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可自动生成体测分析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强化师资设施保障,筑牢体测工作支撑

  一是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针对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短缺问题,要通过“内部挖潜+外部引进”双渠道解决。一方面,各县区要核定体育教师编制标准,按师生比1:400配齐体育教师,2025年底前,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率要达到95%以上,目前[某]县已通过跨校调剂、购买服务等方式,将体育教师缺口从32人减少至8人;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培训,市级每年举办2次体测专项培训班,县级每年举办4次,如[某]区去年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体测项目裁判技能培训”,培训覆盖率达100%,有效提升了体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将体测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如[某]中学将体育教师组织体测训练的课时量按1:1.2计算,极大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二是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各县区要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2025年底前,全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达标率要达到100%。对农村学校,要重点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如[某]县去年投入500万元,为20所农村学校新建了塑胶跑道和体育器材室;对城区学校,要重点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如[某]区小学将旧操场改造为智能化体测场地,配备电子计时系统、肺活量测试仪等设备,体测效率提升3倍以上。同时,要推动体育设施共享,鼓励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如[某]中学实行“放学后体测开放日”制度,每周一、三、五下午放学后,学生可凭校园卡使用体育场地进行自主训练,参与率达70%以上。

  三、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阳光体测班级联赛的带动效应

  (一)推动体测与教学融合,提升体育育人实效

  一是打造体测特色课程体系。各学校要根据体测项目特点,开发校本体育课程,如[某]学校构建了“基础体能+专项技能+趣味拓展”的体测课程体系,基础体能课针对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开展常规训练,专项技能课针对50米跑、引体向上等项目进行强化训练,趣味拓展课通过“体测闯关赛”“班级体测联赛”等形式提升学生兴趣。同时,要将体测与大课间活动、课后服务相结合,如[某]小学在大课间开展“体测项目循环赛”,每天安排15分钟进行跳绳、坐位体前屈等项目比赛,课后服务开设“体测提升班”,由体育教师针对性辅导,一学期后学生体测达标率提升12个百分点。

  二是建立体测评价激励机制。要改变“唯分数”的评价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体测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日常训练表现,如[某]中学将学生的体测训练打卡次数、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占比30%;终结性评价注重联赛成绩,占比70%。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对体测成绩优异的学生和班级进行表彰,如[某]县设立“阳光体测之星”评选活动,每年表彰100名体测优秀学生和30个优秀班级,并将体测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优评先、升学录取的重要参考,[某]区已将体测成绩作为省级三好学生评选的必备条件。

  (二)强化家校社协同,形成体测工作合力

  体测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体测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家长支持和鼓励孩子参与体测训练。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和条件,如[某]小学通过“亲子体测挑战赛”等活动,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提升家庭参与度。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社区、体育俱乐部等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测训练机会和平台。如[某]区通过与社区体育中心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体测活动,拓宽了学生参与体测的渠道。

  四、强化责任落实,确保阳光体测班级联赛取得实效

  (一)完善考核督导机制

  要建立健全体测工作考核机制,将体测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考核标准和要求,定期开展考核评估。对工作落实不到位、体测成绩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要加强对体测工作的督导检查,成立专门的督导组,定期深入学校、班级进行实地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体测工作落到实处。

  (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阳光体测班级联赛的重要意义和工作成效,提高社会对体测工作的关注度和认同感。通过宣传优秀学生、优秀班级、优秀学校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注重总结工作经验,及时推广好的做法和模式,推动全市体测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同志们,青少年体质健康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阳光体测班级联赛是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的重要抓手。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各项任务,扎实推进阳光体测班级联赛工作,为全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建设健康中国、教育强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在全市中小学生阳光体测班级联赛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所在栏目:发言致辞 > 关键词:阳光体测,班级联赛,推进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