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移风易俗暨红白理事会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区移风易俗暨红白理事会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移风易俗暨红白理事会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和省、市关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区前期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发挥红白理事会在婚丧嫁娶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区移风易俗工作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宣传部分管负责同志,区民政局、文明办主要负责同志,各镇街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各村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代表。刚才,街道村、镇村等5个村的红白理事会负责同志作了精彩的经验交流发言,他们的做法各具特色、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基层一线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创新实践,讲得都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借鉴,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区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移风易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当前,我区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移风易俗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和群众生活质量。从全区情况看,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足发展。然而,一些陈规陋仍在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如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现象,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通过移风易俗,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不良风气,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红白理事会在移风易俗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才能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例如街道社区红白理事会建立“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回访”工作机制,2024年成功调解婚嫁矛盾纠纷17起,推动形成“大事一起商量、难事共同解决”的治理格局。这充分说明,移风易俗不仅是乡村振兴的“软任务”,更是关乎农村长远发展的“硬要求”。

  (二)推进移风易俗是改善民生福祉的现实需要。移风易俗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在一些农村地区,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甚至因婚致贫、因丧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能够有效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让群众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医疗和改善生活条件,从而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移风易俗也有助于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这不仅是对群众现实需求的回应,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三)推进移风易俗是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移风易俗工作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更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移风易俗,可以有效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发挥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的多方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红白理事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在移风易俗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完善红白理事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能够更好地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治理”转变。同时,移风易俗也有助于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减少因陈规陋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肯定工作成效,准确把握移风易俗推进中的经验启示

  (一)引领是根本保障。我区始终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基层重要内容,建立“统筹—镇街主导—村级落实”三级工作体系。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由宣传部、区民政局等12个部门组成,2024年召开专题会议6次,印发《*区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3个。*镇推行“+移风易俗”模式,要求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全镇326名员干部带头落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带动23个村形成文明新风。*街道工委将移风易俗纳入村级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2024年第二季度考核中,*村等5个村因工作成效突出,村干部绩效工资上浮15%,有效激发了基层组织的工作动力。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坚强的保障和组织保障。

  (二)群众参与是关键支撑。移风易俗的主体是群众,只有调动群众积极性,才能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我区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村级大喇叭等渠道发布移风易俗倡议书,在镇村等10个村建设移风易俗文化墙3000余平方米,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册。镇村红白理事会创新“乡贤评理堂”机制,邀请乡贤、老员对大操大办行为进行劝阻,2024年成功劝阻婚事大办11起、丧事厚葬8起,群众主动参与率从2023年的30%提升至75%。街道村举办“移风易俗示范家庭”评选活动,对获奖家庭给予积分奖励,积分可在村“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2024年以来已有120户家庭参与评选,形成“比学赶超”的文明风尚。这些举措充分说明,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和激励机制,才能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移风易俗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制度建设是长效机制。我区注重通过制度建设巩固移风易俗成果,指导各村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办理标准》,明确彩礼上限、宴席桌数、随礼金额等具体规定。如镇村规定彩礼不超过3万元,宴席不超过10桌,随礼不超过200元,2024年该村婚嫁彩礼平均金额降至2.8万元,较2023年下降78.1%。*街道建立红白事报备制度,要求村民提前3天向红白理事会报备,理事会派专人全程指导,2024年共指导红白事办理182场次,规范率达100%。同时,我区将移风易俗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内容,2024年开展“文明乡风”主题活动46场,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评为“市级移风易俗先进单位”。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严格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三、聚焦问题短板,清醒认识移风易俗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镇街和村对移风易俗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现象。如镇村虽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但理事会成员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65岁,对新政策、新观念接受能力较弱,2024年上半年仅开展2次宣传活动,导致该村移风易俗知晓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个别村干部存在“怕得罪人”思想,对大操大办行为不敢管、不愿管,街道村2024年5月发生一起丧事超标准办理事件,村干部未及时介入,直到群众举报后才进行处理,造成不良影响。,部分群众观念转变较慢,*镇抽样调查显示,仍有35%的群众认为“彩礼高低代表面子”,20%的群众表示“丧事不办酒席会被笑话”,反映出思想引领工作仍需持续深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才能为移风易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推进不够平衡协调。从全区看,移风易俗工作存在“镇街之间、村与村之间”不平衡问题。街道、镇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作成效明显,2024年移风易俗示范村占比达40%,而镇、乡等偏远地区示范村占比仅15%。镇村与村相邻,但村通过红白理事会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而村因理事会形同虚设,2024年仍有23起婚事超标准办理,反映出工作推进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督导。同时,部门协同机制不够健全,宣传、民政、妇联等部门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存在“各自为战”现象,未形成工作合力。2024年区文明办开展的专项检查中,发现3个镇街存在部门联动不及时问题,导致移风易俗政策宣传不到位。这种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不仅影响了移风易俗工作的整体推进,也容易导致群众之间的攀比心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完善。现有红白理事会管理制度不够规范,部分村理事会职责不清、流程不明。如镇村红白理事会虽有章程,但未明确理事成员的权利和义务,2024年出现理事成员推诿工作现象,导致3起红白事办理不规范。,激励机制缺失,部分红白理事会成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开展困难。制度建设是移风易俗工作的关键,只有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确保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四、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突出引领,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级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对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研究部署,加强督促指导。要充分发挥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统筹、镇街主导、村级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二是发挥员带头作用。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落实移风易俗的各项要求,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要通过员示范带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三是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宣传、民政、妇联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宣传部门要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红白理事会的指导和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妇联要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家庭成员自觉遵守移风易俗规定。

  (二)聚焦重点任务,提升工作质效。一是深化红白理事会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红白理事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明确理事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工作流程。要加强红白理事会成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规范红白事办理标准。各村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红白事办理标准,明确彩礼上限、宴席桌数、随礼金额等具体规定,并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加以固化。要加强对红白事办理过程的监督,确保各项标准落到实处。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当前移风易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整治力度,形成高压态势。要通过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不良风气的蔓延,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取得实效。

  (三)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创新宣传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要结合实际,制作一批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宣传作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提高宣传效果。二是选树先进典型。要注重挖掘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先进典型,通过表彰奖励、宣传报道等方式,树立一批移风易俗示范村、示范家庭和先进个人,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要通过典型带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移风易俗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三是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要深入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新时代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要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文化阵地等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新风,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工作成果。一是完善考核监督机制。要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各级组织和员干部的考核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考核评价。要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要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红白理事会成员和广大群众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积极性。要加大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投入,保障移风易俗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强化群众自治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群众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要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提高群众的自治能力和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同志们,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保持定力、久久为功。让我们在的指引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文明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在全区移风易俗暨红白理事会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所在栏目:发言致辞 > 关键词: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