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党建工作培训班上的交流研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在基层党建工作培训班上的交流研讨发言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基层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基层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连接心民意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始终以“钉钉子”精神抓基层、打基础,但也深知,工作没有“休止符”,唯有不断创新、深耕细作,才能让基层组织焕发更强生命力。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分享工作体会,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铸魂塑形,让思想教育“活”起来,筑牢信仰之基

  (一)打破“填鸭式”灌输,让理论学“有滋有味”。传统的“台上念文件、台下记笔记”模式,容易让员产生“听不进、记不住”的倦怠感。我们尝试将理论学与本土资源结合,打造“行走的课”。比如,组织员走进本地革命纪念馆,邀请老员讲述红色故事;在田间地头开展“小板凳课堂”,用方言土话解读的政策。通过场景化、互动化的学方式,让理论从“纸面”走进“心坎”。

  (二)破解“两张皮”难题,让性锤炼“见行见效”。思想教育不能停留在“学了多少篇文章”,更要体现在员的日常行动中。我们推行“性实践清单”制度,将参与志愿服务、解决群众诉求等纳入员考核。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成立员攻坚小组,带头调解矛盾、宣传政策;在防汛救灾时,设立“员责任区”,让旗飘扬在一线。通过“学中干、干中学”,推动员将理论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三)活用“新媒介”手段,让教育阵地“可感可触”。针对年轻员“手机不离手”的特点,我们搭建“指尖上的”平台。开发小程序,设置“微课”“史知识竞赛”等板块;利用短视频平台推出“员先锋说”系列,邀请基层优秀员分享工作感悟。同时,定期推送“红色有声读物”,让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充电”,实现思想教育从“定时学”到“随时学”的转变。

  二、强筋壮骨,让组织建设“实”起来,夯实战斗堡垒

  (一)织密组织网络,消除覆盖盲区。在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当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成为工作的“新课题”。我们在物流园区、外卖站点建立流动支部,设立“红色驿站”,提供休息、充电、学等服务;在农村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围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成立功能型支部,实现“哪里有员、哪里就有组织”。

  (二)选优配强队伍,激活“头雁效应”。基层组织强不强,关键看“领头雁”。我们实施“头雁培育工程”,通过公开选拔、跨村任职、导师帮带等方式,提升村(社区)组织能力。同时,建立“务工作者成长档案”,将业务培训、实地观摩、案例分析作为必修课;开展“擂台赛”,让支部同台比拼,营造比学赶超氛围,锻造一支懂、善治理的“硬核”队伍。

  (三)规范制度运行,扎紧管理篱笆。制度执行不严,容易导致组织生活“走过场”。我们制定《基层组织标准化操作手册》,细化“三会一课”、主题日等流程,明确“时间、内容、形式”三要素;建立“月督查、季通报、年考评”机制,通过实地检查、交叉互查等方式,对制度落实情况“把脉问诊”。对落实不力的组织,采取约谈提醒、限期整改等措施,确保组织生活“不打折、不走样”。

  三、聚才汇智,让队伍管理“严”起来,锻造先锋力量

  (一)严把入口关,让员发展“优中选优”。员质量直接关系组织战斗力。我们推行“双培养”机制,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员,把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建立“群众评议+支部考察+审核”三级联审制度,对发展对象的素质、群众口碑进行全面考察。同时,开设“入积极分子训练营”,通过理论测试、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等环节,确保新员“思想上入、行动上入”同步达标。

  (二)严管厚爱结合,让员作用“立得住、看得见”。对员的管理,既要“严”字当头,也要“暖”字贴心。我们实施“员积分制”,将参加组织生活、参与中心工作等量化赋分,积分与评优评先挂钩;建立“生日”制度,通过赠送贺卡、重温誓词、谈心谈话,增强员归属感。,设立“员先锋岗”“员责任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亮身份、树形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员就在身边”。

  (三)强化能力提升,让队伍建设“跟得上、干得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员队伍亟需“充电赋能”。我们开展“菜单式”培训,根据员需求设置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群众工作等课程;组织“跟班学”,选派年轻员到先进地区、重点部门挂职锻炼;建立“导师帮带制”,由经验丰富的老员传授“传家宝”,帮助新员快速成长,打造一支“拉得出、顶得上”的先锋队伍。

  四、凝心聚力,让服务群众“暖”起来,厚植群根基

  (一)聚焦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服务。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工作的着力点就在哪里。我们通过“民情走访月”活动,组织员干部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倾听群众呼声,收集意见建议。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环境差等问题,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农村产业发展需求,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群关系更加紧密。

  (二)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传统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我们探索“ + 社会治理”模式,整合网格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力量,构建“引领、多元参与”的服务体系。在社区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利用大数据平台,精准推送服务信息,实现从“群众找服务”到“服务找群众”的转变。

  (三)强化示范引领,营造服务氛围。员干部是服务群众的“排头兵”。我们开展“员先锋行”活动,引导员在服务群众中亮身份、作表率。在疫情防控期间,员带头值守卡点、配送物资;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员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劝导。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服务”的良好氛围,让旗在服务群众一线高高飘扬。

  五、守正创新,让活力“足”起来,引领发展新局

  (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红色文化是基层的宝贵财富。我们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教育基地,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通过组织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开展红色主题文艺演出、红色经典诵读,让红色精神融入群众生活,激励员干部在新时代担当作为。

  (二)推动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我们探索“ + 乡村振兴”模式,以引领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生态建设;推行“ + 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设立员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与发展的“同频共振”。

  (三)激发创新活力,开创新局。创新是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鼓励基层组织大胆探索,开展“创新项目”评选活动,激发员干部的创新热情。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活动,拓展工作的时空维度;探索“联盟”模式,打破区域、行业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不断创新,为基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基层工作中,我们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深知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未来,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基层根基。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引领新时代基层发展的壮丽篇章,让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在基层党建工作培训班上的交流研讨发言》所在栏目:发言致辞 > 关键词:党建,培训班,研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