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报告
我公司以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突出问题、创新方式方法、深化标本兼治,扎实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聚焦重点领域,靶向施策精准发力
(一)强化“关键少数”监督,压实主体责任
始终把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作为任务,通过“谈、警、教”组合拳强化日常监管:开展“一对一”政谈心谈话XX次,聚焦权力运行风险点,督促领导干部拧紧思想“总开关”;制发政提醒函XX份,紧盯节假日、项目审批等关键节点,重申纪律规矩;组织观看《零容忍》等警示教育片XX场次,覆盖领导干部XX人次,以“身边案”警示“身边人”,推动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洁格局。
在监督过程中,注重从细微处入手,通过日常观察、调研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关键少数”在履职尽责、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提醒、早纠正。同时,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机制,定期向被监督对象反馈监督情况,督促其认真整改落实,确保监督取得实效。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压实了主体责任,强化了领导干部的洁意识,为公司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生态。
(二)深挖隐形变异问题,净化生态
针对“不吃公款吃老板”“影子公司”等新型腐败特点,建立“线索筛查—联合核查—精准处置”机制,本季度查处隐形腐败问题XX起,纪处分XX人,通报典型案例XX批次。重点整治利益输送、违规审批等突出问题,斩断“权力变现”链条,形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的高压态势,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在深挖隐形变异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通过信息共享、联合办案等方式,提高问题线索的发现率和处置效率。同时,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研究,深入查找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通过持续发力,不断净化生态,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解决民生急难愁盼,厚植为民情怀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就业、养老、物业等民生领域,通过入户走访、召开院坝会等方式收集问题XX个,建立“台账管理—挂牌督办—销号反馈”机制,已办结XX件,办结率达XX%;开展惠民政策落实专项督查,追缴违规发放资金XX万元,惠及群众XX人,群众满意度提升至XX%,切实将整治成效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注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精准施策。针对群众反映的就业难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针对养老问题,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针对物业问题,加强物业管理监督,规范物业服务行为。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厚植了为民情怀,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整治工作效能
(一)拓宽监督渠道,激发群众参与活力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监督网络:设立举报箱XX个、开通热线电话XX部、升级网络举报平台,实现“信、访、网、电”全覆盖,本季度受理群众举报XX件,同比增长XX%;开展“纪检监察开放日”活动XX次,邀请群众代表参与监督检查,收集意见建议XX条,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监督格局。
在拓宽监督渠道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广泛宣传监督渠道和举报方式,让群众明白“监督什么、如何监督”。同时,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对提供有价值线索的群众给予适当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进一步织密了监督网络,提升了监督效能。
(二)科技赋能精准监督,强化风险防控
积极探索科技赋能监督的有效途径,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搭建智能化监督平台。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比对,精准发现潜在的腐败风险点和问题线索。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财务报销、项目审批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并预警;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群众举报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并进行分类处置。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监督从“人防”向“技防”的转变,提高了监督的精准度和效率,强化了风险防控能力。
在科技赋能精准监督的过程中,注重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隐私保护。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等环节,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同时,加强对监督平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技术问题,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通过科技赋能与制度保障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监督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三、强化制度建设,巩固整治工作成果
(一)完善监督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笼子
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契机,全面梳理公司现有监督制度,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监督制度,如《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施细则》《关于规范项目审批流程的暂行办法》等,从制度层面明确了监督的重点、方式和责任,扎紧了制度的笼子,确保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
在完善监督制度体系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确保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形成完整的制度链条。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情况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执行中的问题,确保制度落地生根、发挥实效。通过完善监督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了权力运行,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整治工作常态化
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在总结整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如定期开展政教育机制、问题线索排查处置机制、监督执纪问责机制等,推动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通过定期开展政教育,强化员干部的洁意识;通过常态化的问题线索排查处置,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严格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腐败行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在建立长效机制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结合公司实际,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整治工作模式和方法。同时,加强对长效机制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机制内容,确保长效机制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了整治工作成果,为公司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生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监督执纪能力
(一)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高度重视监督执纪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业务骨干进行授课辅导,围绕纪法规、监督执纪流程、调查取证技巧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升监督执纪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鼓励监督执纪人员参加各类学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在强化业务培训的过程中,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和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办案等方式,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让参训人员在实践中学,在学中提升。通过一系列业务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监督执纪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加强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督执纪队伍
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加强监督执纪队伍的建设,深入开展纪律整顿活动,严肃查处监督执纪人员违反纪律规定的行为,坚决防止“灯下黑”。同时,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监督执纪人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对忠诚、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本色。
在加强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树立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督执纪先进典型,激励全体监督执纪人员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执纪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将工作实绩与个人发展紧密挂钩,充分调动监督执纪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加强建设,进一步打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督执纪队伍,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025年,我公司在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从严治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持续推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2025年度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报告》所在栏目:述职报告 > 关键词:不正之风,腐败,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