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铸魂-聚力兴业——某某县工业园区党建特色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同志们:

匠心铸魂-聚力兴业——某某县工业园区党建特色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我是园区办主任xxx。在园区工作的八年里,我亲眼见证了一片片荒坡变成厂房林立、机器轰鸣的产业热土,更亲历了如何从“墙上标语”化为“发展引擎”。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咱们园区走过的路、趟过的河、结出的果——没有花架子,只有实打实的脚印;不说漂亮话,只讲管用的真招。

  一、从“组织覆盖”到“根系深扎”——筑牢“红色堡垒”的硬底盘

  初到园区时,企业“重经营、轻”、组织“建而不活”、员“隐而不显”是普遍现象。一家规上企业的老总曾直言:“王主任,机器一响,黄金万两。能帮咱多接订单吗?”这话像根刺,扎得我生疼,也让我清醒:若与发展“两张皮”,再好的牌子也是空架子!

  “支部建在链上,服务沉到心上”成了破局第一步。我们摒弃“一刀切”模式,按产业关联、地域相邻原则,将园区划分为3大片区、8个网格,组建“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3个产业链联合。数据是底气:两年内,新建非公企业支部42个,覆盖企业从35家增至89家,员人数从187人发展到516人。“车间小组”“项目攻坚小组”如雨后春笋,在机台旁、实验室里扎下了根。

  “红色管家”制度是关键一招。我们选派32名退二线科级干部、优秀年轻员担任“指导员”,每人包联5-8家企业。老同志有经验、有威望,年轻人有冲劲、懂技术。比如退休老局长李卫国,顶着酷暑帮“宏远精密”协调用地审批,企业老板感慨:“这‘红管家’比自家亲戚还上心!”指导员不仅是政策“宣传员”,更是难题“拆弹手”。两年来累计解决企业用工、融资、审批等难题217件,员成为企业最信赖的“自己人”。

  二、立魂: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激活“红色引擎”的强动能

  品牌不是“写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我们深悟:园区的魂,在于把的组织力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

  (一)“技术攻坚旗红”——把难题变课题

  在“腾飞新材料”公司,一项进口设备核心部件长期受制于人,成本居高不下。支部牵头成立“员技术攻关小组”,5名员工程师带头啃“硬骨头”。三百多个日夜,数十次失败。小组长张工母亲病重,他白天守车间,夜里守病床,图纸堆满床头柜。最终,团队成功研发替代部件,成本降低60%,年增效超800万元。老板主动申请扩建支部活动室:“这面旗,值千金!”

  (二)“金点子变金果子”——让智慧涌流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匠心铸魂-聚力兴业——某某县工业园区党建特色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所在栏目:优质范文 > 关键词:匠心,党建,兴业,工业园区,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