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纪委监委“七一”党课讲稿:敲响警钟守底线对违规吃喝说“不”
同志们:
近期,深入贯彻规定精神学教育工作专班公开通报了河南省某地10名干部在学教育期间违规吃喝、严重违反规定精神问题。在深入开展贯彻规定精神学教育的关键时刻,这起顶风违纪事件性质恶劣、影响极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深刻汲取教训,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强化建设,今天,我以“敲响警钟守底线,对违规吃喝说‘不’”为题,为大家作一堂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违规吃喝的界定
违规吃喝,被群众形象地称为“舌尖上的腐败”,主要是指违反规定接受、提供宴请,其中包括违规提供或接受可能影响公正的宴请、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宴请,以及违反规定组织、参加公款支付的宴请等行为,是典型的违反规定精神行为。
违规吃喝行为,尤其是少数人员在执行公务期间或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的违规吃喝,极易引发群众的不满和反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宴请公职人员,拉近关系、投其所好,进而谋取不正当利益。围绕大家关心的哪些饭不能吃、哪些饭可以吃等问题,我们梳理了“违规吃喝”的10种情形:
1.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2017年7月,某国有银行省分行风险部总经理陈某,以欢送王某、迎接宋某为名,组织两个部门18名干部员工外出聚餐,共消费2171元,用公款支付。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财务管理制度,还严重损害了单位的洁形象,是典型的公款吃喝行为。
2.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宴请:某地一名科级干部在负责某项目审批过程中,多次接受项目负责人安排的宴请,甚至在宴请中收受礼品。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洁从政原则,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损害了群众利益。
3.在公务活动中超标准接待:某单位在接待上级检查组时,安排高档酒店用餐,菜品奢华,酒水昂贵,远远超出规定的接待标准。这种行为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还给群众留下了不良印象,损害了形象。
4.借会议、培训之名组织宴请:某部门以组织业务培训为名,安排参会人员在培训结束后集体聚餐,费用由单位报销。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公款吃喝,违反了相关规定,也违背了培训的初衷。
5.在私人会所、农家乐等隐蔽场所违规吃喝:一些员干部为了规避监督,将吃喝场所转移到私人会所、农家乐等隐蔽地点,甚至采用“一桌餐”等方式,试图掩盖违规行为。这种行为虽然形式隐蔽,但本质上仍然是违规吃喝,必须坚决打击。
6.以“吃老板”“吃下属”等方式违规吃喝: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接受企业老板或下属的宴请,甚至主动索要宴请,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政商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影响了单位的风气和形象。
7.在公务活动中接受或提供超过规定标准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在公务往来中,除了违规吃喝,接受或赠送超标准的礼品等财物,也是违规行为,容易引发腐败问题。一些人通过赠送礼品、礼金等方式拉拢公职人员,进而谋取不正当利益,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洁自律规定,必须坚决杜绝。
8.借出差、调研之机违规吃喝:某单位工作人员在出差期间,违反规定接受当地企业安排的宴请,并在调研过程中接受超标准接待。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差旅费管理规定,还损害了单位的声誉,影响了调研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9.在节假日、婚丧嫁娶等特殊时期违规吃喝:一些员干部在节假日、婚丧嫁娶等特殊时期,借机大操大办,收受礼金,甚至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宴请。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洁自律规定,还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和反感,影响和的形象。
10.其他违反规定精神的吃喝行为:除了上述常见情形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违规吃喝行为,如利用职务之便接受他人宴请后为其谋取利益,或者以各种名义组织集体吃喝等。这些行为虽然形式各异,但本质上都是违反规定精神的行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违规吃喝的危害
违规吃喝不是一顿饭、一杯酒的问题,“吃心不改”的背后反映出少数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法纪意识、规矩意识淡薄,所以对违规吃喝“歪风”,必须从上把握,出重拳、下狠手,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整治。违规吃喝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损害和形象
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代表着和的形象,违规吃喝行为严重背离了的宗旨和人民的期望。群众往往通过身边员干部的言行来评价和,这些不良行为容易让群众产生不满和反感,使和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削弱和的公信力。在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对洁的期望越来越高,任何违规吃喝行为都可能被放大解读,进而影响和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对和形象的严重损害,坚决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
(二)破坏生态
违规吃喝容易形成利益圈子,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宴请公职人员,投其所好,拉关系、走后门,进而谋取不正当利益。这种行为破坏了正常的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滋生了腐败土壤,导致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问题的发生,严重扰乱了生态,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凝聚力。在一个良好的生态中,公职人员应当以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准则,而违规吃喝行为则如同一颗毒瘤,侵蚀着生态的健康肌体。它不仅破坏了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还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那些坚守洁底线的干部受到排挤,而那些热衷于吃喝拉关系的人却得到提拔重用,严重损害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三)浪费公共资源
违规吃喝往往伴随着公款消费,超标准、超范围接待,大吃大喝,不仅挥霍了大量的公共资金,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违背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损害了公共利益,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这些本可用于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被无端消耗,影响了社会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形势下,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违规吃喝行为不仅浪费了有限的资源,还可能导致一些急需资金支持的项目无法顺利推进,进而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杜绝违规吃喝行为,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在刀刃上,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影响干部自身发展
违规吃喝行为一旦被发现,涉事干部将受到纪国法的严肃处理,不仅个人的前途受到影响,还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同时,这种行为也会对干部的家庭、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使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即便没有被查处,长期沉迷于违规吃喝的不良行为中,也会腐蚀干部的思想,使其丧失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最终走向堕落。干部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洁自律的底线,一旦突破这一底线,不仅个人的职业生涯将受到严重阻碍,还可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洁自律的底线,远离违规吃喝的诱惑,以实际行动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五)阻碍社会发展进步
违规吃喝所引发的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会干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阻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这种行为还会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进而阻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中,资源的分配应当基于公平竞争和市场规律,而违规吃喝行为则通过不正当手段干扰了这一过程。它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还可能导致一些有潜力的企业或个人因为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资源而失去发展机会,进而影响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打击违规吃喝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违规吃喝屡禁不止的原因
通过“十年磨一剑”的持续努力,纠治违规吃喝取得明显成效,“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局面得到扭转。但在如此高压态势之下,仍有少数员干部管不住贪吃的嘴,将违规吃喝问题改头换面,不吃公款吃老板、一张公函吃天下、饭店转至单位食堂等隐蔽场所违规吃喝穿上“隐身衣”、躲进了“青纱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不足
部分员干部对违规吃喝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够深刻,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是违反纪国法的行为,缺乏敬畏之心。他们错误地认为吃喝是小事,是人情往来,只要不涉及重大利益输送就无关紧要。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他们在面对吃喝诱惑时,难以坚守纪律底线,轻易地陷入违规吃喝的泥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的危害,才能在行动上自觉抵制。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使其真正认识到违规吃喝不仅是个人行为的失范,更是对和人民事业的严重损害,从而增强其洁自律的自觉性。
(二)纪律意识淡薄
一些员干部纪律观念不强,对的纪律和规矩置若罔闻,缺乏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注重学纪国法,对相关规定一知半解,甚至明知故犯。在面对违规吃喝的机会时,心存侥幸,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或者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受到严重处罚,从而铤而走险。纪律是的生命线,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纪国法,增强纪律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只有将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坚守底线,不越雷池一步。
(三)人情社会影响
我国是人情社会,人情往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吃喝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和人情表达方式,一些员干部为了维护人际关系、拓展人脉资源,难以拒绝吃喝邀请。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利用这种人情关系,通过宴请公职人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使得违规吃喝现象在人情的掩护下屡禁不止。人情往来固然重要,但必须以合法合规为前提。员干部在面对人情诱惑时,要坚守原则,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的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不违规违纪。
(四)监督管理不力
虽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加大对违规吃喝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监督漏洞和薄弱环节。一方面,违规吃喝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部分员干部将吃喝场所转移到私人会所、内部食堂等隐蔽场所,或者采用“不吃公款吃老板”等方式,增加了监督难度;另一方面,一些监督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配合,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监督检查存在盲区和死角。,对违规吃喝问题的查处力度还不够大,一些地方存在执纪宽松软的现象,对违规者的处罚不够严厉,没有形成足够的震慑力。监督是确保制度落实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监督,才能有效遏制违规吃喝行为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加大查处力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确保违规吃喝行为无处遁形。
(五)制度执行不到位
为了规范公务接待和防止违规吃喝,各级和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一些单位对公务接待的审批把关不严,存在无公函接待、超标准接待、“一函多餐”等问题;部分财务人员对报销凭证审核不严格,使得一些违规吃喝费用得以报销。,对违反制度的行为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导致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制度执行不力,甚至存在侥幸心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严格执行制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问责制度执行不力的行为,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四、如何做到对违规吃喝说“不”
面对违规吃喝这一顽疾,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思想、制度、监督等多方面入手,坚决遏制违规吃喝行为的发生,营造风气清正的生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自律意识
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的危害性,增强洁自律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要以案为鉴,从身边发生的违规吃喝案例中汲取教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洁底线。同时,要加强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从思想上筑牢防线,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保持定力,不为名利所动,不为吃喝所累。
(二)强化纪律学,严守纪律底线
员干部要认真学纪国法,特别是关于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心中有法、心中有纪。要将纪律学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学活动,深入领会纪律精神,确保纪律要求入脑入心。同时,要严格遵守纪律规定,做到令行禁止,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在面对各种违规吃喝的诱惑时,要时刻提醒自己纪律红线不可触碰,坚决抵制违规行为,做到清正洁。只有通过不断学和强化纪律意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遵守纪律,不越雷池一步。
(三)加强自我约束,自觉接受监督
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独慎微。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自觉遵守洁自律各项规定,不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礼品,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同时,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建议和,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自我约束和自觉接受监督,才能确保自己的行为始终符合洁自律要求,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四)倡导新风正气,弘扬优良传统
员干部要带头倡导洁文明的社交方式,以良好的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要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在公务接待中,要严格执行接待标准,杜绝超标准接待和公款吃喝行为。同时,要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倡导洁从政、洁用权的良好风尚,让洁成为员干部的自觉追求和行为准则。只有通过倡导新风正气,弘扬优良传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规吃喝行为的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履职尽责
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加大对违规吃喝问题的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要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监督全覆盖、无死角。同时,要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违规吃喝行为严肃问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各级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将洁自律要求纳入日常管理范围,做到常提醒、常教育、常监督。只有通过纪检监察机关的严格监督和各级组织的有效管理,才能确保违规吃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向纵深发展。
同志们,违规吃喝问题不仅损害和的形象,还严重破坏生态,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的危害性,坚决对违规吃喝说“不”。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有力的措施,共同抵制违规吃喝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县纪委监委“七一”党课讲稿:敲响警钟守底线对违规吃喝说“不”》所在栏目:演讲主持 > 关键词:纪委,监委,七一,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