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组织部在街道一季度“大工委”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党建引领聚合力,基层善治谱新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街道“大工委”联席会议,既是对过去一季度工作的系统梳理,更是凝聚共识、谋划发展的重要契机。街道“大工委”作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承载着整合区域资源、破解治理难题、服务民生需求的重要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更强烈的责任担当、更务实的工作,充分发挥“大工委”统筹协调优势,推动街道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几点意见。

  一、织密组织“一张网”,筑牢区域“桥头堡”

  (一)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组织体系就是穿针引线的“纲”。我们要持续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网格支部—楼栋小组四级组织架构,推动组织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梢。打破传统隶属壁垒,将辖区内机关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纳入“大工委”体系,形成共建的强大合力。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区域发展大计,解决基层治理难题,让组织的“神经末梢”与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紧密相连,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

  (二)打造“凝心聚力”的联动机制。组织体系的完善只是基础,关键在于发挥其凝聚各方力量的作用。要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街道与辖区单位之间的联系,定期开展共建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在面对重大任务和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各方力量协同作战。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街道“大工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动员辖区单位、员志愿者、社区居民等积极参与,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同时,要注重发挥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主题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让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

  (三)创新“多元参与”的品牌。品牌是工作的特色和亮点,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我们要结合街道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鼓励辖区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企业组织可以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社会组织组织可以开展“+公益服务”活动等。通过品牌的引领,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同时,要注重品牌的宣传推广,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品牌成为街道的一张亮丽名片。

  二、激活治理“一盘棋”,奏响共建共治“协奏曲”

  (一)搭建群众参与的“连心桥”。群众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畅通群众参与渠道,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建立“民情收集-分类交办-跟踪反馈”闭环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推广“居民积分制”管理,将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等行为转化为积分,兑换生活服务,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同时,要注重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如居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等,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织密风险防控的“安全网”。基层治理既要解决好“看得见”的问题,更要防范“看不见”的风险。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力量,打造“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对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常见问题,建立“预警-调解-回访”全流程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雪亮工程”与社区监控系统联网,织密立体化防控网络。针对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领域,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整治,筑牢安全防线。通过这些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探索智慧治理的“新路径”。数字时代为基层治理带来新机遇。建设街道智慧治理平台,整合、民生、综治等数据资源,实现“一网统管”。开发“民情直通车”小程序,开通线上诉求反映、政策咨询等功能,让群众办事更便捷。运用大数据分析群众需求,为精准决策提供支撑。在疫情防控、环境监测等领域,推广无人机、智能传感器等新技术应用,提升治理效能。通过数字化赋能,让基层治理更聪明、更智慧。

  三、下好民生“一盘棋”,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一)办好群众关切的“关键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聚焦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支持辖区学校与名校开展合作办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等多元化服务,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答好环境提升的“必答题”。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群众的共同期盼。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出发,重点解决水电气暖、停车难等问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治理。推进垃圾分类全覆盖,建立“宣传-督导-奖惩”工作机制,培养群众良好惯。通过环境整治,让街道更整洁、更宜居,让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

  (三)架好服务群众的“暖心桥”。服务群众要做到“零距离”。优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建立“帮办代办”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发动辖区单位和员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暖心服务,让群众感受到的关怀,拉近群干群关系。

  四、拧成发展“一股绳”,激活区域经济“新动能”

  (一)打造产业发展的“强引擎”。发展是第一要务。立足街道实际,找准产业定位,培育特色产业。在商圈楼宇,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高端商务集聚区;在工业园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帮助解决融资、用工等难题。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这些措施,推动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二)培育创新创业的“生态圈”。创新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吸引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入驻。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路演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要注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强与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者的综合素质。

  (三)优化营商环境的“软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企业诉求反馈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到街道投资兴业,推动街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五、锤炼队伍“一股劲”,锻造基层治理“先锋队”

  (一)建强干事创业的“主力军”。基层干部队伍是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选拔任用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干部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来。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基层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同时,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二)培育基层治理的“多面手”。基层治理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培养一批熟悉、治理、服务等多领域工作的“多面手”。要加强基层干部的实践锻炼,通过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让基层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鼓励基层干部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技能竞赛,提升专业素养。同时,要注重发挥老员、老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余热,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帮助。

  (三)激发担当作为的“源动力”。担当作为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基层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同时,要注重营造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先进典型、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基层治理工作贡献力量。

  同志们,街道“大工委”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坚持以为指导,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扎实推进街道“大工委”各项工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区委组织部在街道一季度“大工委”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党建引领聚合力,基层善治谱新篇》所在栏目:发言致辞 > 关键词:组织部,联席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