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作风建设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材料
同志们:
根据读书班安排,我围绕“加强建设、锤炼过硬队伍”这一主题,结合近期学思考和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建设是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也是机关永葆生机活力、依法履职尽责的根本保障。面对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工作的新使命,我们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推动机关建设实现根本性转变,为打造让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提供坚强保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深刻把握加强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建设是机关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机关作为机关,建设直接关系的形象,关系制度功效的发挥。回顾的百年奋斗历程,从延安时期“三三制”政权建设到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始终贯穿着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清正洁的优良。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时期,机关必须以建设为突破口,坚决破除“二线思维”“守成心态”,以“一线状态”担当作为,确保决策部署和省工作要求在落地生根。
(二)建设是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市会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法、监督、代表工作取得新成效,但对照“四个机关”定位要求,仍存在一些短板:有的干部调查研究“蜻蜓点水”,提出的对策建议“隔靴搔痒”;有的审议发言“照本宣科”,缺乏真知灼见;有的服务代表“重形式、轻实效”,代表建议办理满意度有待提升。这些问题折射出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命,推动机关从“宽松软”向“严紧实”转变,以大转变促进工作大提升。
(三)建设是锻造过硬队伍的根本保证。干部是观察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机关干部直接面对代表和人民群众,好坏直接影响权威和公信力。当前,80后、90后干部已成为机关主力军,他们学历层次高、创新意识强,但缺乏艰苦环境磨砺和复杂斗争考验。必须把建设作为干部成长成才的“必修课”,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优良传统,在联系群众、服务代表中锤炼性、改进、增长才干,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二、聚焦突出问题靶向施治,以建设新成效推动工作新发展
(一)强化引领,筑牢建设思想根基。坚持把的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对忠诚教育。严明纪律和规矩,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工作始终与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创新学方式,打造“讲坛”“青年沙龙”等载体,推动理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比如,在立法工作中,我们建立“双组长”机制,由会分管领导和分管领导共同牵头,确保立法项目体现的主张和人民意志有机统一。
(二)突出实干担当,锤炼求真务实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完善“调研—论证—审议—落实”闭环机制,今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等课题,组织会组成人员和代表开展“沉浸式”“解剖式”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2篇。提升审议质量,建立会前学法、部门通报、专家咨询制度,要求会组成人员发言必须“讲问题具体、提建议可行”,杜绝“正确废话”。强化督办刚性,对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通过“回头看”专项监督推动47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比如,在审议古城保护条例时,我们连续三年跟踪督办,推动投入15亿元完成历史街区修缮,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生机。
(三)坚守为民情怀,树牢人民至上价值导向。深化“双联系”制度,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56名基层代表,每季度深入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去年以来收集意见建议389条,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农村饮水安全”等民生问题127个。创新代表活动形式,开展“代表访民情、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组织五级代表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累计协调解决企业融资、农民工欠薪等难题230余件。优化代表建议办理,建立“重点建议市长领办、一般建议部门承办、难点建议联合督办”机制,实现代表建议办理满意率和问题解决率“双提升”。比如,针对代表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午餐工程”建议,我们连续三年跟踪督办,推动全市中小学食堂覆盖率从62%提升至93%,让28万学生吃上“放心餐”。
三、构建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向纵深发展
(一)压实责任链条,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健全“组主体责任、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机关专责”责任体系,制定《建设责任清单》,将建设纳入年度考核和干部选拔重要内容。完善层级管理机制,实行“分管领导—委办室主任—工作人员”三级负责制,对问题突出的部门实行“一票否优”。建立建设分析会制度,每季度召开机关建设形势分析会,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约谈。去年以来,因不实问题,对2名处级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3个部门通报批评,形成有力震慑。
(二)完善制度体系,织密建设制度笼子。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修订完善机关公文办理、会议组织、财务管理等28项制度,形成《机关工作制度汇编》。建立重点工作“红黄蓝”预警机制,对立法、监督等重点任务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去年有5个项目因进度滞后被亮“黄牌”督办。创新数字化监督手段,开发“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公文流转、会议签到、考勤管理全流程数字化,有效解决“慵懒散漫”问题。比如,通过系统大数据分析,发现个别干部存在“迟到早退”现象,及时进行谈话提醒,机关出勤率提升至98.6%。
(三)坚持严管厚爱,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制定《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对6名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予以免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完善干部培养机制,实施“青蓝工程”导师帮带计划,安排45名年轻干部到、招商等一线锻炼,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增长才干。注重人文关怀,建立“五必访”制度(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变故必访、婚丧嫁娶必访、特殊困难必访、退休离岗必访),去年走访干部家庭89户次,解决实际困难23件,让机关充满“家”的温暖。比如,针对干部反映的“职级晋升通道不畅”问题,我们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去年晋升职级干部21人,其中年轻干部占比达47%,有效调动了干部积极性。
同志们,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建设始终是的事业薪火相传的基因密码。从西柏坡“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到新时代规定的铁腕革新;从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鱼水情深,到脱贫攻坚战场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我们始终以建设为劈波斩浪的楫桨,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破除前行路上的藩篱。今日之读书班,既是思想淬火的熔炉,更是整装待发的号角。让我们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将建设熔铸为工作的精神基因,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书写队伍的答卷。谢谢!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2025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作风建设专题读书班研讨发言材料》所在栏目:发言致辞 > 关键词:作风建设,读书班,研讨发言